息县:科技赋能民族集居村产业振兴
息县:科技赋能民族集居村产业振兴
息县:科技赋能民族集居村产业振兴大象新闻记者 张亮 通讯员 胡译丹 蔡亚(càiyà)咏
为积极探索推动乡村(cūn)振兴与民族团结进步发展之路,连日来,息县依托民族聚居(jùjū)村生态优势和(hé)资源禀赋,通过技术赋能推动特色产业升级,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振兴融合发展,助推民族聚居村发展繁荣。
科技(kējì)(kējì)队伍破解技术瓶颈。实施科技特派员助力民族聚居村产业振兴计划,整合农业、科技、农机等(děng)(děng)部门资源(zīyuán),组建16人(rén)“科技特派员”队伍,通过“线上教学+线下实训”模式,开展农业技术培训、科普活动30余场,解决种植技术难题70余个,培育新型农民和致富带头人23名,推动包信香菇、路口西瓜等特色产品入选“息州十宝”,实现农产品附加值提升20%以上。
农科专家制定产业(chǎnyè)规划。邀请省市农业科技专家,编制民族聚居村产业专项规划,集中发展(fāzhǎn)“菇、瓜、草”等特色种植2000余亩,联动农业大户流转(liúzhuǎn)土地1200亩,形成“企业+农户”利益共享模式(móshì)。投资4000万元建设3个“共富产业园”,打造香菇(xiānggū)产业基地、红薯供应链等项目,带动130户家庭年均增收2万元,户均收入同比(tóngbǐ)增长11.5%。
科学规划(guīhuà)文旅融合(rónghé)(rónghé)路径。依托民族村生态文化资源,科学谋划“农业+文旅”深度融合,联动古赖国文化园、庞湾(pángwān)古村落等景区,创新“特色种植(zhòngzhí)+采摘(cǎizhāi)体验+文化研学”多元业态,开发农产品采摘、根亲文化研学等3条精品线路,实现年接待游客1.5万人次,带动4个民族村年均旅游收入超50万元,有效推动民族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。

大象新闻记者 张亮 通讯员 胡译丹 蔡亚(càiyà)咏
为积极探索推动乡村(cūn)振兴与民族团结进步发展之路,连日来,息县依托民族聚居(jùjū)村生态优势和(hé)资源禀赋,通过技术赋能推动特色产业升级,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振兴融合发展,助推民族聚居村发展繁荣。
科技(kējì)(kējì)队伍破解技术瓶颈。实施科技特派员助力民族聚居村产业振兴计划,整合农业、科技、农机等(děng)(děng)部门资源(zīyuán),组建16人(rén)“科技特派员”队伍,通过“线上教学+线下实训”模式,开展农业技术培训、科普活动30余场,解决种植技术难题70余个,培育新型农民和致富带头人23名,推动包信香菇、路口西瓜等特色产品入选“息州十宝”,实现农产品附加值提升20%以上。
农科专家制定产业(chǎnyè)规划。邀请省市农业科技专家,编制民族聚居村产业专项规划,集中发展(fāzhǎn)“菇、瓜、草”等特色种植2000余亩,联动农业大户流转(liúzhuǎn)土地1200亩,形成“企业+农户”利益共享模式(móshì)。投资4000万元建设3个“共富产业园”,打造香菇(xiānggū)产业基地、红薯供应链等项目,带动130户家庭年均增收2万元,户均收入同比(tóngbǐ)增长11.5%。
科学规划(guīhuà)文旅融合(rónghé)(rónghé)路径。依托民族村生态文化资源,科学谋划“农业+文旅”深度融合,联动古赖国文化园、庞湾(pángwān)古村落等景区,创新“特色种植(zhòngzhí)+采摘(cǎizhāi)体验+文化研学”多元业态,开发农产品采摘、根亲文化研学等3条精品线路,实现年接待游客1.5万人次,带动4个民族村年均旅游收入超50万元,有效推动民族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。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